esg/csr

逾九五企業示警逾八十億投資須生物甲烷納淨零燃料政策獲認可

英國未納生物甲烷列淨零燃料疑慮 隨著全球推動能源轉型與碳中立目標,生物甲烷(biomethane)成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幅減少的關鍵選項。近期逾95家廠商及機構公開聯署,警告若英國政府未將生物甲烷納入英國碳排放交易體系(UK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, UK ETS)的淨零燃料類別,上溯與下溯市場機制將缺乏對應激勵,恐導致約80億英鎊(約新台幣2850億元)的產業投資動能流失。依據英國商業、能源與工業策略部(Department for Business, Energy & Industrial Strategy, BEIS)2022年統計,增強型厭氧消化(Anaerobic Digestion, AD)廠的生物甲烷產能已突破3太瓦時(TWh),但因未在UK ETS獲認定為淨零碳燃料,無法在碳定價市場獲取應有排放減量信用。根據國際能源署(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, IEA)2022年報告,生物甲烷較化石天然氣可減少80至95%溫室氣體排放,比肩低碳氫能,具備高投資潛力與減碳效益。此一分類缺口不僅威脅投資回報,也可能延緩英國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的推動。
逾八十億英鎊投資面臨風險隱盲點 目前 UK ETS沿用化石燃料排放因子,未針對生物甲烷設置零排放標準,導致生產者無法抵扣碳成本。雖然英國可再生熱量激勵機制(Renewable Heat Incentive, RHI)提供每兆瓦時約20英鎊補貼,卻因政策連續性不明確,無法穩定吸引新增產能。對比歐盟REPowerEU計畫,已訂定2030年生物甲烷產量達350億立方米(billion cubic metres)目標;德國新版可再生能源法(Erneuerbare-Energien-Gesetz, EEG)明確認可生物甲烷為淨零燃料並提供碳補貼,激勵投資邁向24GW再生氣體裝置。英國自2021年脫歐後自行建構ETS,公聽會與諮詢程序迄今尚未有明確定案,造成業界對政策穩定性疑慮升高。此制度性盲點不僅影響約80億英鎊資金挹注,也在全國能源結構中形成減碳缺口。
迫切規畫政策支持與未來挑戰機制 為落實英國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,建議政府於UK ETS實施細則中增列「生物甲烷淨零燃料」定義,並參考歐盟監測、匯報與查證規範(Monitoring,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, MRV)建立完整核算機制。同時,可將生物甲烷納入再生能源義務(Renewable Transport Fuel Obligation, RTFO)與未來氫能戰略,打造跨燃料市場耦合平台,提升供需彈性與能源安全。長遠來看,生物甲烷能支撐工業熱力與交通燃料多元化,助力達成淨零轉型。然而須警覺甲烷洩漏(methane leakage)與雙重計入(double counting)風險,建議搭配高精度遙測監測、第三方驗證與排放源追蹤機制。面對全球淨零趨勢,您認為台灣或其他地區應如何借鏡此模式,推動本地生物甲烷市場與能源轉型?(支援目標7:可負擔潔淨能源;支援目標13:氣候行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