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爾斯瓶類棄置環境整體影響概述
威爾斯(Wales)作為英國實現70%市政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的領頭地區,仍受瓶類廢棄物資源流失及環境壓力所困。根據歐盟統計局(Eurostat)2021年數據,2019年歐盟人均包裝廢棄物產生量達177.4公斤,其中玻璃容器佔15%、塑膠容器佔36%。英國環境、糧食及鄉村事務部(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, Food & Rural Affairs, DEFRA)2021年報告顯示,威爾斯2020年市政固體廢棄物產生量1.75百萬噸,回收及再利用率65.4%,但仍有約0.61百萬噸垃圾進入填埋或焚化(來源:DEFRA 2021;威爾斯政府2020年度廢棄物管理統計)。以瓶類估算,塑膠與玻璃容器浪費等同排放0.12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(CO2e),並加劇海洋微塑污染。此種高棄置模式不僅違背《零廢棄經濟行動計畫》(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)所提之「減量優先、再利用優先」原則,也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)第12項「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」(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)相悖,亟需建立更完善的容器回收與再利用體系,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實現資源循環。
目前,英國其他地區如蘇格蘭(Scotland)已擬於2023年啟動押金回收制度(Deposit Return Scheme, DRS),預計瓶罐回收率提升至90%以上(來源:蘇格蘭政府2020年政策文件)。然而威爾斯過去僅透過地方廢棄物管理機制,缺乏統一押金回收及再利用路徑,造成容器流失、物流成本上升與二次汙染風險。根據英國公共衛生協會(UK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, UKPHA)研究,結合押金回收與再利用目標可在十年內減少30%單次使用塑膠瓶使用量,並節省90萬公噸原生材料需求,避免約35萬公噸CO2e排放(來源:UKPHA 2021報告)。由此可見,對瓶類採行集中押金與再利用政策,將對威爾斯碳減排與資源循環產生深遠影響。
瓶類重複使用機制與政策核心之原理
為解構押金回收再利用操作機制,須理解製造商、流通商與消費者三方角色分工。當前提案自2031年至2040年間,對塑膠瓶、鐵鋁罐與玻璃容器分階段設定重用(Reuse)目標,其中2031年至2035年首階段優先涵蓋塑膠及鐵鋁,2036年至2040年納入玻璃容器,全期間賦予製造商遵循「生產者延伸責任制」(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, EPR),要求對回收押金金額、瓶身材料標示及回收路線透明化。此策略並同步推出「零押金過渡方案」(Zero Deposit Transition Approach),使首階段非押金可重用包材具備標識與追蹤機制,以利逐步導入付費押金回收。各階段分別設立年度目標與違規罰款,並以數位化平台收集回收數據,確保實際重用率可被量化與監督。此機制參考德國(Germany)現行DRS模式,其塑膠瓶回收率長期維持98%以上(來源:德國環境部2020年報告),並將透明玻璃容器第二次使用率提升至60%以上,為威爾斯制定目標提供借鑑。
推動可行解法與未來願景風險分析
為落實重用導向押金回收制,首要策略為整合上下游回收供應鏈,建置統一「容器循環再利用數位平台」,由政府補助興建集回中心並提供智慧辨識設備,以促進消費者易於退瓶並累積重用獎勵點數(Incentive Points)。其次,建議推動相容容器標準化(Standardization),降低多制式回收容器品類,簡化清潔與質檢流程,可望在十年內將重用率提升至70%。潛在風險包括跨境流失(Cross-border Leakage)及押金過高導致消費者抵觸,應透過動態押金調整機制並加強社區回收網絡建設以分散風險。展望未來,威爾斯可透過此公聽會持續收集企業、環保團體及消費者意見,並於2026年公布最終政策白皮書。您認為自身企業或組織應如何擬定相應策略,以在循環經濟新局中佔得先機?
(SDG目標12;SDG目標13)
歡迎點擊此處參與公聽會意見收集:https://gov.wales/consultation-reuse-focused-deposit-return-scheme